图表:美团无人配送发展过程
资料来源:美团无人配送官网,中金公司研究部
无人配送四大产品,“小袋”、“福袋”“魔袋”和“美团无人机”。“小袋”针对园区或封闭道路打造,可实现室内和室外无人配送;“福袋”主要面对室内配送场景,送货上门;“魔袋”可在室外行驶,作为当前外卖平台的运力补充;“无人机”是美团为建设城市低空物流网络而设计的飞行器产品。
图表:美团无人配送产品迭代历程
资料来源:美团无人配送官网,中金公司研究部
? “福袋”室内配送机器人:拥有20米感知能力激光雷达、超声波传感器、红外传感器、人脸识别RGB摄像头、IMU姿态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、重力传感器等多种传感能力,顶部还集成了4颗广角摄像头,可用于远程遥控接管和监控影像收录。“福袋”与电梯、门禁进行交互,自主将外卖送达目标楼层和房间。可应用在办公楼宇、居民楼等场景,完成外卖末端100米无人配送。
? “小袋”封闭园区小型无人配送车:六轮的设计实现了车体的机动灵活,赋予了其高强的越障能力,可以跨越20厘米左右的台阶,能够很好地适应室外配送环境。同时搭载了电梯通用套件,拥有自主上下电梯的能力。
? “魔袋”室外中型无人配送车:从2019年初代“魔袋”出厂至今年4月“魔袋20”落地,美团室外无人配送车已经经历了两次较大的迭代。1)更精确:搭载了3个激光雷达(车体左右两侧各一颗Velodyne角雷达,车顶激光雷达为禾赛Pandar 64线机械激光雷达)、19个摄像头、2个毫米波雷达和9个超声波雷达,360°无盲区无死角感知5cm-150m的周围环境,准确识别周围道路和环境,精准避让障碍物。2)更稳定:使用汽车行业标准,增加了围绕车辆数字化、线控能力、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硬件设置,通过了涉水能力测试、-27℃寒区环境适应性实验和接近1万公里耐久实验。3)续航更长:城市道路续航里程达120km,能适应24小时运营需求。4)载重更大:拥有150kg的装载量和540L的容积,一次性可配送10单。5)速度更快:降低了底盘高度,使得车辆的行驶速度更快,最高时速可达45km/h。6)更智能:搭载了自研新一代电源管理系统和OTA,实现对自动驾驶计算平台、传感器等设备的控制和诊断,具备软件自我更新的能力。
? “FP400”低空配送无人机:美团于2017年开始探索无人机配送,最新的FP400系列机型配有6套螺旋桨、6个电机和6大动力系统,保障无人机的安全航行与降落;飞行高度在120米以下,时速10m/s,可载重3公斤连续飞行20分钟。无人机协同地面装备如社区配送站、智能换电站等,在美团自研的无人机交通管理系统的调度和管理下,可以满足城市复杂场景下的低空物流配送需求。
自研+生态合作的技术体系
坚持自研与合作结合的路线。美团无人配送团队通过自研、合作研发和合作生产的方式构建了硬件平台、车载软件、云端软件的技术框架。
图表:美团无人配送技术架构
资料来源:美团无人配送官网,中金公司研究部
开放平台、共享资源,打造无人配送生态圈。除了自研路径之外,美团还推出了无人配送开放平台,提供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、软硬件一体的解决方案和无人配送的商业落地场景,携手企业、院校和政府,推进无人配送的产学研用一体化。
多技术高效协同,推进外卖、买菜、闪购多场景落地
美团无人配送车自2018年至今已经完成了多地落地测试运营,包括北京的三元桥凤凰置地写字楼、东直门来福士写字楼、西单大悦城、首钢园区和雄安新区等。截至今年4月,无人车配送服务已覆盖20多个小区,完成3.5万订单,总行驶里程近30万公里。据美团无人车配送中心产品负责人反馈,无人车的上线帮忙承担了超远距离和超重订单,骑手人效可提升10单。美团将继续推进无人配送的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多区域落地,应用于外卖、买菜、闪购等多条业务线,全面实现室内、园区、公开道路多场景运行,公司预计3年内可投运万台无人车。
赋能骑手提升人效。年报披露,2020年美团外卖1P模式的订单量为67.6亿单,1P骑手成本为486.9亿元,每单配送成本约为7.2元。我们认为无人配送车适用于某些高密度标准化程度高的外卖、社区团购等场景,我们预计在2023年随着单车成本可以下降至10万元,同时伴随单车日均配送单量提升以及运营效率的提升,每单成本在能够控制在2.9元上下,使用无人车可以提升外卖骑手人效,无人车运营超过14个月即比再多使用一个外卖骑手配送划算。
图表:美团无人配送外卖UE模型
资料来源:美团年报,中金公司研究部
无人配送+新零售:新石器
智能时代新终端,成就新商业模式
在消费者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双轮驱动下,零售业态不断革新。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一部分消费逐渐从传统的线下转向了PC端,对实体零售造成了较大的冲击。移动互联网构建的高效的基础设施更是让外卖、生鲜电商走进了我们的生活。我们认为“无人配送+新零售”有望打造全新的“移动零售”模式,提供比便利店、餐厅、超市离消费者更近的零售设施,让商品无限接近客群,通过移动的“场”打破交易的空间限制。同时借助“AI+大数据”实现对消费者需求的预判,从而做到“货的供应由人的需求决定,场的配置围绕货的特点改造”,为商家和城市打造高效率的服务网络,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。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进入该赛道,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