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  【直播】  50强   整机  ​【联盟】  机构  【视界】  展会  招聘  云服务          微博   公众号AIrobot518 
【​今日焦点
【行业动态】
NEWS / 新闻中心
无人小车兵败上海滩
来源:财经十一人 | 作者:财经十一人 | 发布时间: 746天前 | 414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从实际成绩和行业认知来看,援助上海并不会给无人配送带来商业化转机


在运营配送环节,无人车并不“独立”,在封闭园区的配送仍需人力参与,如日常的开关与消杀、停车点的装卸货、充换电、中途熄火等故障问题维修。包括美团、新石器在内的多家公司表示,由于“人车只进不出“的规定,一线运维人员无法入驻,需要招募志愿者。对大多数无人小车公司来说,采用远端云控,进行人机协同是实际运营遇到的最大挑战,


《财经十一人》获得的一份小区内的无人车志愿者招募要求显示,一辆小车需要2名-3名志愿者负责。业内多家公司表示,通过文档、视频或远程连线的方式,培训志愿者学会操作无人车,平均用时在30分钟至1小时。


上海的一线运营人士介绍,公司基本需要一天时间来培训和带着车进行小区踩点。如果再算上固定路线的覆盖范围、车速、最大承载量,无人小车的配送效率远不及人力。


以美团定点投车的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为例,据《澎湃新闻》报道,美团目前共投放了6辆“魔袋20”,主要用于师生的送餐服务,每辆最大承重150KG,能够承担超200份餐盒的配送。截至4月10日,美团小车累计配送超1万单。


而参考复旦官网信息,邯郸校区北苑生活园区共有宿舍楼103栋,每栋7层,每层2个单元,共可容纳8000多名学生居住。与校园庞大的需求量作对比,无人小车的成绩则显得“杯水车薪”。


从志愿者的安排来看,一份由复旦大学志愿者提供的在线文档显示,校园内的北区学生公寓,当天 (4月22日)需要招募25名志愿者,其中10名志愿者,专门负责三轮车队的送餐服务,包括对接跟车、辅助司机送餐。志愿者要求必须熟悉楼宇,并能熟练使用电动三轮车、“小电驴”。


复旦大学志愿者认为,电动三轮车比无人小车更好用


另外一名复旦志愿者告诉《财经十一人》,宿舍周边有四辆美团自动配送小车,行驶线路都是事先规划好的。“一条路大概10栋楼的样子,每两辆车跑一条线,一次只能送两栋楼。也就是说,一辆小车甚至要在食堂和宿舍之间来回跑四、五次,才能够完成整条线路的送餐任务”。同时,他认为车速也不快,“直到后面进来了四辆电三轮,运力才感觉有明显提升”。


人力短缺,人机协同又需要面临各类行驶问题,使得无人配送小车对实际运力的纾解十分受限。


末端物流的未来:场景与成本的账还没算清


此次援沪的无人小车配送服务,几乎全部免费。对于各家厂商来说,参与无人车援沪更大的价值在于,宣传企业的科技实力,以及为今后的相关业务积累经验。


上海疫情由于各方限制条件校对,对于无人小车来说,虽然有需求,但难以发挥作用。《财经十一人》此次采访的多位来自不同方舱的患者,都表示看到过无人车,但并未使用,也不需要,因为志愿者数量足够多,能够满足基本物资配送。


即使抛开灾难援助的突发限制条件不谈,从未来的常态化规模运营来看,末端物流留给无人配送小车业务的问题仍然不少。


末端物流主要的应用场景,包括用于物流快递、外卖送餐、移动零售等配送服务,主要在快递点到上门的“最后100米”。此前在快递员上门送货之外,已有的方案包括代收站取货、快递柜。但在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2017年针对80后、90后为主的消费者一项调研结果表明,在“最糟心的末端配送体验”评价中,“不送货上门”占到近一半。从无人配送切入、部署自动化是物流行业热议的方向。


以业务划分,市场上主流无人配送小车公司主要分两类:一类是阿里巴巴、京东、美团等互联网公司。另一类则是新石器、白犀牛、毫末智行这样的无人车生产商。前者拥有庞大的客户与直接的应用场景,后者拥有量产制造能力。前者多选择后者作为无人车量产的供应商。


对于上下游的生产与应用场景分离来说,产品在尚未进入大规模商用前,技术迭代和试运营规模对供应商订单的预期,包括成本与产能,往往是行业需要算清的一笔账。


去年,沃尔玛终止了与货架巡检机器人公司Bossa Nova长达五年的合作,取消1000家自动商店的扩张计划,叫停此前大举进军的自动化尝试。据美国媒体 (《华尔街日报》)分析,原因很简单,“沃尔玛发现使用机器人不如人工划算。” 这给Bossa Nova这家初创公司带来沉重一击,造成内部裁员50%。


与取代人力的成本对比上,据京东物流的招股书介绍,2020年,平均一名快递员的人力成本为5.3元/单,每天可送56单。而选择无人配送小车,到2021年,算上维护、折旧、运营成本,平均一辆车的配送成本预计达到8.5元/单,每天可送50单。


随着快递数量的连年递增,在人力成本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,无人配送成本有望持续降低。按照京东的预期,到2023年,无人小车将可以在送一单仅花费1.5元的前提下,配送量超过目前人力的一倍。


在无人配送小车的生产线上,据《财经十一人》了解,以新石器、毫末智行代表的制造公司,在各地均有工厂车间,都已经生产出超千辆的产品,今年都计划冲击万台量产目标。


而在场景需求上,目前市场上主要投入运营、试点运营的小车,最大规模仍在300台-400台。对于无人配送小车的规模化运营,硬件设备是最大的一个成本支出项。


今年3月,美团自动车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表示,目前末端物流的无人配送尚处于探索投入阶段。从上下游供应链的成熟度判断,硬件设备价格,如激光雷达,使得单车成本依旧很高。他预计,未来两三年内,行业可以将单车成本至少降至20万元以下,五年以内,实现大规模商用。

​​​​第六期“全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巡回调研活动”合作商招募中

​报名热线:400-0756-518​​​​

活动时间:2023-09-01至11-30

  • 展会回顾|合肥搬易通(MiMA)长沙与重庆智能装备展精彩回顾
  • 案例 | 跨楼层衔接多工序,未来机器人加速印刷制造企业转型升级
  • 海豚之星AiTEN丨CeMAT Asia 2024 创新驱动,圆满收官
  • 智行视界 | 海康机器人在2024全国巡回交流会首站,他们这样讲
  • 牧星AMR助力中国知名跨境电商企业打造超级工厂
  • 高仙亮相荷兰Interclean阿姆斯特丹国际清洁展
  • 河南省委常委、郑州市委书记安伟调研郑州领航机器人有限公司:鼓励企业研发创新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
  • 持续引领日本市场:快仓再登亚洲无缝物流展会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