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行业新闻] 赛力斯押注具身智能:汽车的尽头,是机器人 ......
2025-10-16
[行业新闻] 从Figure的10亿美金押注,看人形机器......
2025-10-16
[行业新闻] 赛力斯加码资本布局:全额收购引望股权,推进......
2025-10-16
[行业新闻] 九识智能向内卷,新石器向外求:无人配送车行......
2025-10-16
2025-10-15
2025-10-15
[行业新闻] 智赋工程,驾领未来|新疆白石湖露天矿90台......
2025-10-15
[行业新闻] 重庆宇隆光电与韩企合资组建机器人公司 总部......
2025-10-11
2025-10-11
[行业新闻] 沃尔玛官网售卖Unitree人形机器人零售......
2025-10-11
[518原创] 易行机器人将携核心AMR与控制器亮相......
2025-10-15
[518原创] 首秀即破局!睿迈科携双导航30吨重载......
2025-10-14
[518原创] 全球首款全天候人形机器人问世 | 从......
2025-10-11
[518原创] 云迹科技叩响港交所大门:机器人服务智......
2025-10-10
2025 年 10 月,赛力斯发了个公告:旗下子公司重庆凤凰,要和字节跳动的火山引擎一起研发智能机器人。
翻翻时间线,赛力斯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准备了。
2023 年 12 月,成立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,专做机器人业务;2024 年 9 月,注册"ROBOREX"商标;今年 3 月,注册了重庆凤凰公司,半个月后又联手北航成立北京赛航具身智能技术公司,持股 70%。
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赛力斯的招聘信息里,开始频繁出现“具身智能控制工程师”“具身智能大模型算法工程师”等机器人方向的岗位。
这次官宣,只是把准备了两年的事公开宣布出来。
01
现在几乎所有主流车企都在往具身智能这条路上挤。
广汽推出 GoSide、GoMove、GoMate 机器人家族,小鹏发布 PX5 和 Iron,小米搞出 CyberOne 和铁蛋,理想、蔚来、东风都表态要加速。比亚迪、上汽投资智元机器人,长安联手海尔,奇瑞和 Aimoga 合作的墨甲机器人墨茵,据说这两个月就要对外卖了。
那么,为什么车企突然集体转向机器人?
从技术的角度看,智能汽车本身就是个装满传感器的轮式机器人,车企在辅助驾驶、环境感知、智能决策上积累的技术,在机器人上能直接复用。技术门槛低,转型成本可控。
从商业的角度看,汽车市场卷到头了,需要找新的增长点,不能等的无路可走。
现在汽车行业什么情况?价格战打个不停,技术迭代以月为单位,市场份额的争夺已经是你死我活。必须找到第二增长曲线,而具身智能被认为是下一个万亿级赛道。
赛力斯的案例最能说明问题。五年前它还叫小康股份,在生死边缘挣扎。和华为深度合作之后才起死回生,市值从 200 亿暴涨到现在的 2,700 亿,翻了 12 倍。
但是,过度依赖单一合作伙伴是有风险的。华为帮赛力斯打了翻身仗,但赛力斯需要证明自己有持续的盈利能力。进军具身智能,选择字节跳动做新伙伴,既是开辟新战场,也是为了摆脱对单一伙伴的过度依赖。
字节提供 AI 算法、算力、多模态模型,赛力斯提供产业场景和落地经验。一个出脑子,一个出场景,是非常好的尝试。
02
赛力斯、小鹏、小米这些公司,以前我们叫它们车企。但它们现在开始造机器人了,这个标签还准确吗?
准确地说,这些公司掌握的核心能力是智能感知、决策控制、人机交互。这套能力用在汽车上,就是智能汽车;用在具身智能领域,就是机器人;以后也许还能用在其他智能设备上。
它们不再是单纯的汽车制造商,而是智能载体制造商。在科技领域,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掌握什么底层能力,而不是生产什么产品。
赛力斯的公告里提到,进军具身智能是为了响应国家人工智能+政策,推动 AI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也是为未来的智能汽车、智能制造领域做准备。
翻译过来,就是汽车业务站稳了,现在要用同一套技术去打开新市场。
汽车市场已经验证了赛力斯在智能硬件上的能力,现在只是把这套能力迁移到新场景里。失败了,损失可控;成功了,就多了条腿走路。
03
签了协议不等于做成了,赛力斯要面对三个现实问题
赛力斯这次签的只是框架协议,相当于意向书。具体怎么合作、做什么项目、涉及多少钱,都还没定。
第一个问题:技术也许能复用,但场景差太多。
汽车跑在马路上,路况再复杂也有交通规则约束,本质上还是个结构化环境。机器人要在家里、工厂里、商场里工作,面对的是完全非结构化的环境。
举个例子,汽车的摄像头要识别红绿灯、行人、车道线,这些东西位置相对固定,形态也有规律。机器人要识别的是杂乱的房间、随意摆放的物品、各种姿势的人,难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。
赛力斯在汽车上积累的感知、决策能力,能用,但不能直接照搬。得重新调教,重新训练,说不定还得推倒重来。
第二个问题:机器人市场还没起来,不知道往哪卖。
汽车市场是个成熟市场,消费者知道自己要什么,直销和经销商网络铺得到处都是,卖车的逻辑清清楚楚。
机器人市场呢?现在连消费者都没想明白要机器人干什么。扫地?已经有扫地机器人了。做饭?厨房那么多电器够用了。陪伴?养个宠物不香吗?
机器人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,谁来买单,怎么定价,这些问题现在都没明确的答案。赛力斯投钱进去,短期内很难看到回报。
第三个问题:造车和造机器人,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玩法。
汽车行业讲究的是什么?供应链管理、规模效应、质量控制。一款车从立项到上市,要经过严格的流程,测试几十万公里,确保万无一失才敢量产。
机器人行业呢?现在还在快速迭代阶段,可能这个月发布一个版本,下个月又推翻重来。需要快速试错、小步快跑,容忍失败。
赛力斯能不能适应这种节奏?造车的团队能不能转型做机器人?组织文化能不能跟上?这些都是大问号。
框架协议签得再漂亮,最后还得看真金白银投了多少,产品做出来是什么样,市场买不买账。
对投资人来说,这是个新的想象空间。对赛力斯来说,这是一场必须打的仗。输了,大不了收缩回汽车业务;赢了,说不定真能摆脱华为代工厂的标签。
现在的情况是,赛力斯把故事讲出来了,市场也认可这个方向。
接下来两三年的执行,才是见真章的时候。
第八期“全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巡回调研活动”合作商招募中
报名热线:400-0756-518、13512726426 同微信
活动时间:2025-08-01至08-31
Copyright © 2018-2025, 服务热线 400-0756-518
www.zhineng518.com,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© 518智能装备在线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【冀ICP备19027659号-2】 【公安备13050002001911】
运营商:河北大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